2022年8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通過新冠肺炎疫情轉向新的創新愿景》報告,對11個OECD國家2013至2021年間出臺的171份科技創新戰略文件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任務導向型科技創新政策”正加速形成,科技創新發展目標日益與經濟目標、社會目標和生態目標相結合。各國創新愿景新趨勢包括:環境可持續性是各國科技創新戰略的重要目標;數字化被視為實現各國經濟社會目標的重要工具;利用科技創新塑造并提高韌性是各國的共同優先事項;包容性成為一些國家的社會優先事項。
8月25日,OECD發布《通過新冠肺炎疫情轉向新的創新愿景》報告,對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奧地利、芬蘭、瑞典、斯洛伐克、日本、澳大利亞、智利等11國政府發布的171份科技創新戰略文件進行了分析,討論了各國科技創新愿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演變。該研究使用定向分析和專家驗證法,對疫情爆發前后各國的科技創新優先事項進行了梳理,重點是確定哪些事項在各國科技創新戰略文件中占據“中心地位”。研究發現,各國制定和發布的科技創新戰略文件在數量上存在較大差異,從8個到25個不等,這些文件有的是專項科技創新戰略,有的被列入具有更廣泛社會目標的戰略中(如氣候轉型戰略),有的被列入疫后經濟復蘇計劃或國家改革計劃中,還有一些是針對特定行業或領域的專項戰略(如人工智能戰略、氫能戰略等)。同時,這些戰略文件日益表現出“任務導向”的趨勢,科技創新發展目標與經濟目標、社會目標和生態目標高度結合。具體研究結論涉及四大方面。
一、環境可持續性是各國科技創新戰略的重要目標
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各國越來越重視環境可持續性的重要性。11個被調查國家的決策者對可持續目標的優先性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其戰略文件中都以一種重要、突出的方式提出了可持續性相關的創新目標。意大利、奧地利、芬蘭、瑞典、斯洛伐克和智利將“環境可持續性”確定為核心理念。特別是,環境可持續性越來越多地與一些高頻詞組合出現,如奧地利、智利等國戰略文件中環境可持續性與“危機”一詞高度關聯,意大利則將可持續性定位為未來創新的“必要條件”。這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提高了公眾對將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作為關鍵政策優先事項的必要性的認識,也提高了環境可持續性的重要性。
綠色技術和創新被視為競爭力和增長的引擎,二者在支持低碳方面的作用是圍繞可持續性討論的共同議題。例如,奧地利在疫情爆發后發布的科技創新戰略文件強調了提高可持續性目標與競爭力目標之間的聯系,即綠色技術將提高未來市場的生產力和競爭力。智利認為,人工智能創新與可持續性進展和支持增長密切相關。瑞典將可持續創新與促進本國出口能力掛鉤,認為環境可持續有助于提升技術長期增長潛力。奧地利、加拿大、芬蘭、德國、意大利、日本和瑞典明確提到綠色轉型創新是提高競爭力的驅動力。
清潔增長是各國特定行業部門和核心技術領域的可持續性發展目標。特定行業部門如交通運輸業,核心技術領域如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氫能等。在11個被調查國家中,有10個做出了未來實現凈零排放的承諾(芬蘭2035年、奧地利2040年、德國2045年、瑞典2045年、意大利2050年、加拿大2050年、澳大利亞2050年、日本2050年、斯洛伐克2050年、智利2050年),有8個確立了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有7個設定了交通運輸業實現清潔增長的目標,有6個提出了氫能發展目標。從具體行業部門或領域來看:美國、澳大利亞、奧地利和斯洛伐克將智能城市交通作為優先領域;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電氣化作為優先領域,特別是鐵路;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智利重視開發零排放或低排放車輛;加拿大、日本、瑞典和斯洛伐克強調生物質能;加拿大和智利強調太陽能技術;澳大利亞和斯洛伐克提出在保持能源效率的同時推進創新;瑞典和智利高度重視風力發電創新,瑞典更是制定了一份完整的戰略文件對此進行規劃;日本將地熱能和核能列為優先事項,智利將水電創新列為優先事項,這都是獨一無二的;芬蘭、意大利和斯洛伐克都強調“循環經濟”。
二、數字化是各國實現經濟社會目標的重要工具
11個被調查國家都高度強調數字化的重要性,將其視為科技創新戰略的關鍵目標之一。
創新是各國數字化戰略的關鍵支柱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前和之后,各國的科技創新戰略都非常重視數字技術和創新。普遍認為,數字技術是廣泛適用的,并且能夠支撐更廣泛的社會轉型。從本質上看,數字技術是一種通用技術,其對經濟和創新具有變革性。
數字化也被廣泛地視為實現創新目標的工具。奧地利數字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數字化本身并不是目的,奧地利希望利用數字化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和創造力,促進繁榮,推進氣候保護、健康和文化教育”。德國的戰略文件明確提出,數字化將“以任務為導向”幫助社會實現綠色化和包容性相關的創新目標。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各國更加重視一系列更廣泛的經濟社會目標,數字技術和創新將有助于實現這些目標。
多數國家都強調數字化與特定技術的組合,如人工智能、數據、量子、醫療技術、數字政府和網絡安全等。各國的優先領域不同,對通過數字化探索技術領域的認識程度也有所不同。加拿大工業、科學和經濟發展部2021—2022年計劃將數字化稱為“新范式”。芬蘭研究開發與創新路線圖將數字化視為“未來十年推動變革的最重要驅動力”。德國經濟復蘇計劃稱數字化是“我們時代的主要挑戰”之一,將其與氣候變化并列。
數字化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有效手段。在各國的科技創新戰略中,與數字化有關的部分都明確提到了新冠肺炎大流行,特別提到了在各國實施封鎖時數字技術所發揮的作用,如用于遠程醫療等。
各國對特定數字技術的部署存在差異。由于國情和發展目標的不同,各國在特定數字技術的部署并不完全一致。芬蘭、意大利和澳大利亞將5G/6G技術作為優先目標;日本和奧地利將交通運輸領域視為數字創新優先事項,高度重視自動駕駛汽車和基于數據優化城市交通;芬蘭和日本也強調發展物聯網;德國、斯洛伐克和智利重視數字創新在教育領域的作用;芬蘭和日本重視數字創新在創意部門和農業部門的作用。
三、包容性成為一些國家的社會優先事項
與環境可持續性和數字化主題相比,各國對包容性的提及并不突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各國對包容性問題的關注有所上升。新冠危機帶來的不同經濟社會影響以及個人參與科技創新提供解決方案積極性的提高,為包容性發展和科技創新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動力。奧地利的戰略文件探討了奧地利婦女參與科技創新的情況。智利的戰略文件指出社會包容性是圍繞科技創新能力構建的,將通過提供新機會推動公民社會構建、領土凝聚力和性別平等。美國的戰略文件強調確保來自代表性不足群體的學生能夠參與創新經濟。
四、利用科技創新塑造韌性是各國的共同優先事項
新冠肺炎疫情使各國更加關注科技創新在增強韌性方面的作用。在經合組織工商業咨詢委員會(BIAC)2021年經濟政策調查中,隸屬于BIAC的28個商業協會中的大多數都強調了各國在危機后經濟改革中對提高長期韌性的重視。這主要涉及兩大方面:一是保護科技創新系統免受自然災害、健康危機和氣候變化等的沖擊;二是科技創新戰略在幫助構建長遠韌性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如提供應對未來危機的能力、建立應對未來流行病或國際供應沖擊的關鍵使能技術能力等。美國、日本和智利都高度關注自然災害。由于發生過“3·11大地震”,日本是唯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前就將應對自然災害作為本國創新優先事項的國家,日本將這場地震的影響視為推動日本提高抗災相關創新能力的驅動力。此外,氣候變化也被認為是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系統性風險,是科技創新關注的優先事項。
保護國家經濟和國際價值鏈是塑造韌性的重要主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致使國際價值鏈的供應中斷,對一些國家的經濟產生強烈影響。美國、德國、加拿大、芬蘭和奧地利等國都強調了科技創新與本國價值鏈安全之間的聯系。澳大利亞、意大利、瑞典、奧地利、斯洛伐克和智利等國將韌性與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災難的威脅聯系起來,指出新技術將在支持經濟和社會領域應對環境挑戰和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災害方面發揮作用。